本学科紧密围绕首都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将信息化知识融入管理学科素养培养,使学生了解工商管理学学科前沿问题和动态趋势,激发其学术创新能力,使其能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同时,注重学生严谨学风培养,使其在科学研究中遵循学术研究准则,崇尚学术研究道德,谨守诚信、独立和相互尊重的学术精神。
该一级学科设有战略与运营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与公司治理、数字创新管理四个学科方向。
(1)战略与运营管理
面向企业数智化经营战略与运营管理应用场景,基于战略管理、运营管理、数字经济、行为科学等学科领域知识体系,将数字技术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培养掌握企业数智化战略与转型管理、敏捷制造与运营管理、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与决策优化等方面高级管理人才。
(2)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面向数字时代组织人力资源发展需求,研究数字化情境下组织以及跨组织中员工个体、群体心理和行为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敏锐数据分析与数据管理能力、同时具有国际化视野、又根植于中国企业实践的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与管理人才。
(3)财务会计与公司治理
面向数字化转型、财务共享、新兴业务不断涌现等决策需求场景,基于制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公司治理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会计、财务理论和实务与复杂多变的管理实践深度融合,培养具备扎实会计基础、敏锐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的高级管理与研究人才。
(4)数字创新管理
面向数字技术开发及应用场景,研究创新管理与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及创新治理、绿色创新与ESG、创新生态与系统演化等多项议题,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商业数据分析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管理与研究人才。
师资团队:本学科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占83.3%。依托校友及社会资源,聘请了40余位企业界知名人士以及海外学者担任学生校外导师。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重要横向课题4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0多部;部分研究成果直接被科技部、农业部和北京市政府等部门所采纳。毕业生多任职于国有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
本学科自2003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形成了鲜明的“信息+”交叉融合特色。作为3044am永利集团的重要学科之一,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经济科学基础和熟练业务技能,能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本学科下设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金融学三个培养方向,每个培养方向均具备明确的学术方向和培养目标。
(1)产业经济学
面向国民经济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需求,基于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规制理论等,研究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产业结构与布局、中国工业化理论与实践、能源产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2)计量经济学
面向经济金融领域的方法技术需求,融汇经济金融理论模型、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研究大数据环境下计量经济分析与预测、空间计量、微观计量、金融计量和博弈实验。
(3)金融学
面向金融机构和科技金融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及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金融学理论基础与技能,具备国际视野、富于创新精神、长于实际操作、职业道德优秀的高层次金融人才,研究金融风险管理、投融资理论与实务、金融科技与智能金融数字化发展。
师资队伍:本学科现有师资均来自于国内外知名学府,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90%;硕士生导师占比71%;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66%;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比46%。本学科拥有完善的教学资源和实验条件,包括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丰富的图书资料和数据库资源等。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重要横向研究项目,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北京市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协会、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等10多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研究生培养机制。
工商管理硕士(MBA)立足京津冀,面向信息产业和智能制造发展需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掌握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理论,熟悉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具有创新务实精神、信息素养和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毕业生所在行业和职业领域体现我校行业优势和培养方向,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毕业生所在行业和职业领域分布统计表明:85%的毕业生进入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和金融投资业从事管理工作,多名同学结合自身经历和所学知识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根据MBA教育的特点和国家相关规定,依托我校优势学科,MBA培养采取通才教育与专长发展并重的模式。通才教育侧重提升综合管理技能,专长发展重在塑造专业能力。专业方向包括:数智营销与品牌管理、智慧运营与信息管理、数字金融与财务管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1)智慧运营与信息管理
主要集中于数据驱动和科学决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方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等理论基础,系统的智能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知识,以及熟练运用现代智慧运营与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方法和工具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智营销与品牌管理
主要集中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社交媒体营销等数字化营销的最新趋势和技术以及品牌形象塑造、品牌知名度提升等。培养学生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商业环境的变化,并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和品牌管理方案。
(3)数字金融与财务管理
主要集中于金融与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提出并实施创新性的金融与财务管理方案。
(4)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组织架构调整、流程优化,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估能力,激发学生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创新思维,鼓励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法。
师资团队:本专业学位以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治理、数据资产与治理、大数据财务决策等相关理论知识为主要研究内容,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与管理思想,信管融合,具备较高管理素质与管理技能。本学位点拥有一批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6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占85%以上,行业导师40余人。其中,多名教师被聘为财政部绩效评审专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国家发改委产业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创新创业导师、行业协会管理专家等。近5年主持或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及重要横向课题80余项,出版专著20余本,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本专业重视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北京多家大型企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管理研究和实践提供充足的条件。
3044am永利集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紧跟国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进取精神与创新意识;能在国际竞争环境中,在各类组织中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利用数智化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性解决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性智能会计专门人才。
根据MPAcc教育的特点,适应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3044am永利集团信息科技优势学科,MPAcc培养采取通才教育与专长发展并重的模式,通才教育侧重提升综合管理技能,专长发展重在塑造专业能力。专业方向包括:
(1)智能会计与业财融合
掌握智能会计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熟悉大数据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具有信息技术特征、国际化视野,具备综合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处理财务会计信息、分析和解决服务对象领域相关单位会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智能财务与商业决策
掌握智能化财务技术、财务管理工具及其应用、熟悉商业模式与战略管理、投融资管理等相关业务,具备综合分析和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处理相关财务和商业决策业务、分析和解决服务对象领域财务管理和商业决策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3)智能审计与风险管理
掌握大数据技术,熟悉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大数据审计实务,具备综合分析和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处理相关审计业务、分析和解决服务对象领域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师资情况:本专业学位实行双导师制,拥有专任教师25人,校外优秀指导教师20人。专任教师中有正教授8人,副教授12人,高级职称占比80%,博士学位占比72%;在社会声誉和职业领域,有中国会计学会理事1人,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副会长1人,中国注册会计师8人,中国税务师3人;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培训中,涌现出一批全国教学名师。近5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北京市社科基金5项,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与北京10多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联合组成了“财会审产学研联盟”,在北京大型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平台。
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招生学科专业 |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
张老师 |
电话:82427135 |
工商管理硕士(MBA) |
姚老师 |
电话:82426013 |
邮箱:mba@bistu.edu.cn |
||
会计硕士(MPAcc) |
陈老师 |
电话:82426013 |
邮箱:mpacc@bistu.edu.cn |